简介
王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7年赴日留学,2003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中心任职非常勤讲师,2005年12月回国任教。
是2010年度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专家库成员,英国皇家化学会(RSC)(Elservier)期刊特约审稿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培养对象,杭州市“131”第一层次人才,湖州南太湖特聘专家,安吉县特聘专家等。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性研究项目、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子项目,钱江人才计划等10余项、横向项目数十项,项目成果总产值超过上千万元。
曾获“十一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和优秀论文、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等。
研究室网站请访问:http://mat.zstu.edu.cn/szdw/ktzlb/wsktz.htm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光催化材料,电催化材料,界面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
2014年,团队经过近10年的摸索,作为国内首次成功突破光催化技术应用瓶颈的技术,成功将特殊功能化光催化纳米粒子负载在纺织纤维材料表面,并首次应用于大型水域污染治理。该项目为国内外首例光催化水域净化治理的案例,项目技术及团队被主流媒体、政府及社会各界誉为五水共治的科技先锋。9月9日,浙江日报以《五水共治中的科技力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题,重点报道了在2014浙江五水共治年,省内科学家利用各自专长,在全省河道进行着各种因地制宜的试验和治理。文中特别介绍了申请人团队经过近10年的摸索,将光催化技术成功地运用到了宁波童王河的污水治理中,经过三个月的治理,该河道已达到Ⅲ类水标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也认为这项安全高效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修复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河道污染水体治理行业的技术与思路,具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浙江科技报、浙江在线科技新闻网、每日科技网、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等多家媒体也对申请人团队及宁波童王河污水治理进行追踪报道,体现出该项目巨大的产业化前景和可持续发展性。项目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
现阶段展开的研究如下:
1: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通过纳米合成技术构建制备不同形貌纳米材料,应用于光催化及电催化领域。
2:材料表面界面性能探究:
材料表面及界面性能对于材料的后期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掌握不同材料的表面及界面性能,能够使材料体现出许多异常的特性和新的规律。
3: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复合,制备兼具双方优势的功能性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