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著作:
[1] 《风景与人群:扬州园林变迁研究》,都铭,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06,ISNB978-7-5608-5359-8
[2]《中国园林史(20世纪前)》,成玉宁、都铭等,中国建工出版社,2018
[3]《中国风景园林史.浙江卷》,孟兆祯、刘滨谊、都铭等,中国建工出版社(初稿)
学术论文:
[1]都铭,张云.意义及空间原型的生成——扬州休园修葺研究[J].建筑遗产,2021(04):29-34.DOI:10.19673/j.cnki.ha.2021.04.004.(CSSCI)
[2] 都铭,张云, 游览转型背景下的“有机演进”:近代杭州西湖的空间塑造与场所整合. 装饰, 2021(03): 104-107(CSSCI)
[3] 都铭,张云,《园林、风景与城市:近代城湖关系变迁下西湖湖上园林的演进与转型》.中国园林,2019,Vol.46(04):95-101,ISSN 1000-6664
[4] 都铭,张云,《清代扬州北郊园林群落的生成与演变》.中国园林,2018,Vol.34(04):123-128,ISSN 1000-6664
[5] 都铭,《“画意造园”的另一种范式:18世纪扬州风景绘画变迁与园林转型》.新美术,2016,(05):86-91,ISSN 1674-2249(CSSCI)
[6] 都铭,《从文人园林到城市风景:18世纪扬州筱园的改造与内在逻辑》.中国园林,2013,Vol.29 (09):60-64,ISSN 1000-6664
[7] 都铭,《大尺度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共生:趋势、问题与策略》.规划师,2014,Vol.30(02):102-106,ISSN 1006-0022
[8]马锡栋, 张志豪,都铭(通讯作者), 基于在地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法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为例. 小城镇建设, 2021. 39(02): 76-84
[9]张志豪,马锡栋,郭少卿,都铭(通讯作者), 良渚古城遗址区民生差异化发展现状与振兴策略研究——基于三个典型边缘聚落的比较与分析. 小城镇建设, 2021. 39(04): 64-75
[10] 都铭,《文化景观遗产中建筑要素的保护策略与应急干预:以西湖三潭石塔为例》. 建筑与文化,2017,(10):122-124,ISSN 1672-4909
[11] 都铭,张云,《学科发展背景下传统建筑教育中景观设计课程的反思与探索》.建筑与文化,2016,(06):98-99,ISSN 1672-4909
[12] 都铭,《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格局演进分析:以杭州西湖为例》.建筑与文化,2016,(02):107-109,ISSN 1672-4909
[13] 都铭,《街区共生型地下空间——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再生与活力激发》.华中建筑,2013,Vol.31 (03):85-90,ISSN 1003-739X
[14] DuMing,ZhangYun,《Renov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Based on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Place》.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5(6):7-10,12, ISSN 1943-989X
[15] Ming DU,Yun ZHANG, The Organic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Urban Waterfronts:a Case Study of the Landscape of Slender West Lake,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671-674,2013.2,ISBN-13:978-3-03785-661-1,,ISSN: 10226680, EI检索,检索号: 20131516192457
[16] 都铭,张云,《园亭、市肆与湖山》.华中建筑,2010,Vol.28 (3):146-148
[17] 都铭,张云,《城市纪念性历史场所改扩建策略》.华中建筑,2008,Vol.26 (2):43-47
主持及参与的部分研究课题:
(1)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近代城市风景空间整合背景下江南园林的演化与转型研究”(18YJAZH016),主持人。2018/10-2023/10
(2)201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传统风景园林空间演化及对城乡景观形态的影响机制研究(LY17E080023)2017/01-2021/12,主持人
(3)2014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文化景观遗产视角下的西湖十景研究:生成、演进及活态延续(14NDJC174YB)2014/09-2019/09,主持人
(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青年项目(2012.2):“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的有机演进模式与整体保护策略——以杭州西湖为例”(12YJCZH032),主持人。2012/02-2017/10,已结项
(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青年项目(2011.8):“1980-2010,杭州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三十年变迁史” ( 11YJCZH024 ),参与人(2/6)。
(6)2014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城市雨水的景观化及其空间导控策略——以杭州为例(14NDJC126YB),参与人(2/3)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城市形态及其演化对雨水自然循环的影响机理研究:以长三角区域为例(51478412),参与人(2/6)201501-201812
(8)201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感性工学的中日韩建筑时代地域性特征的研究(LY16E080058),参与人(2/6)2016/01-2018/12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长三角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谱系研究(51378470),参与人(6/10)201401-201712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我国风土聚落保护与再生的适应性模式研究”(50678119),参与人,负责其中“滨水风景遗产保护与再生的适应性模式”部分,2010年结题。
(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011.8):“手工艺活态保护研究——以浙江传统雕刻技艺为例”(11BH068),负责其中“传统建筑小木作”部分,参与人(2/3)。
(12)浙江省建设厅2011年度科研项目:“历史街区保护再生过程中城市功能缺失的对策”,主持人
(13)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校级重点人文社科项目:“作为文化遗产的衢州城防系统整体保护策略”,主持人
(14)杭州建委委托课题:“杭州城市特色风貌建筑设计导则研究”,参与人
(15)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委员会委托课题:“基于休闲理念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空间整合研究”,参与人
代表性工程设计实践:
(1)浙江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石塔保护工程设计
(2)浙江杭州北山街遗产街区整体活化提升
(3)浙江杭州笕桥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及建筑修缮工程设计
(4)浙江景宁县域绿地系统规划
(5)浙江景宁县鸬鹚村、仁字坑村、敕木山村等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6)浙江嵊泗县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及修缮设计
(7)浙江衢州七里龙潭风景区规划
(8)杭州外桐坞宋泉桐画风景园林规划
(9)衢州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筑设计
(10)杭州“钛合国际”办公楼建筑设计
建筑项目获奖:
1,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衢州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负责人),收录于《中国现代建筑集成·医疗卷》。
2,CHIAF中国写字楼国际大奖,(杭州“钛合国际”大厦)(项目负责人),收录于《中国现代建筑集成·办公卷》。
研究报告及实验项目:
(1)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石塔勘察报告及保护工程设计
(2)中国传统园林营造流程及空间控制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XNFZ1902),浙江理工大学
(3)基于西湖山水实景的江南园林传统营造流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十三五高校虚拟仿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