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期刊论文:
1、世界遗产地周边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J].住宅科技,2019,39(7):34-39.
2、世界物种多样性类别自然遗产OUV表征指标的识别研究[J].中国园林,2019,33(08):68-72.
3、基于有效使用频率的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定量化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09):63-68.
4、德国园林的历史:从园艺到景观的嬗变[J].华中建筑,2018,36(12):93-96.
5、杭州白塔公园工业遗产的多维度利用与表达[J].工业建筑,2017,47(11):56-60.
6、基于原真性探析的西湖水生植物历史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08):68-72.
7、西湖水体植物景观现状与历史沿革探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6,16(02):32-37.
8、《园林工程》应用性课程建设研究[J].城市建筑,2016(24):243-243,246.
9、三种典型因子对开放空间座位使用率的影响——秋冬季节的调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02):48-54.
10、基于理论实践化与技能化的园林工程教学改革[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11(02):88-90.
11、基于生态承载容量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生态安全规划[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4):17-20.
12、园林无障碍设施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园林,2009,25(05):91-95.
13、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营造中的应用[J].小城镇建设,2009(04):72-77.
14、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25(01):8-13.
15、汶川地震后园林绿地开敞空间使用状况调查[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08):7-10.
第一作者会议论文:
1、“Emergy” Evaluation of Local City as a Strateg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eighboring World Heritage Sites——A Case Study of Nujiang Lisu Autonomous Prefecture [A].The 56th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World Congress (IFLA 2019)[C].Oslo,Norway.2019.09.
2、世界自然遗产地红色名录指数应用研究——以云南三江并流高等植物为例[A]. 中国植物学会(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中国植物学会(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1.
3、生物多样性视角下的世界自然遗产分类体系构建研究[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6. (导师一作)
4、Study on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Effect of Usnea Lichens in Three Parallel Rivers Based on Niche Modeling [A]. In Wu Weihua(eds.).the 56th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IBC 2017)[C].Shenzhen.2017.pp.25.
5、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f Towns within Leisure Agriculture,ICETCE(EI检索),2011.04
其他共著论文:
1、上海市常见26种园林树种燃烧性评价[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10):1399-1406.
2、濒危世界自然遗产对“三江并流”可持续保护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19,35(06):50-55.
3、基于空间句法的扬州何园空间组织特征分析[J]. 风景园林,2018,25(06):118-123.
4、城市绿化树木的日灼伤害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2018,16(04):28-32.
5、可持续场地评估体系在美国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与启示[J]. 中国园林,2017,33(11):64-69.
6、园林植物群落与校园环境小气候关系研究[J]. 城市建筑,2016,23:226.
7、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ies of Plant Communities’ effects on Outdoor Wind Environment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EI检索),2013.01.
8、Study on the Impacts of Vegetation on Wind Environment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Comb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EI检索),2012.01.
9、Optimal tree design for sunshine and ventilation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using geometrical model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Building Simulation(SCI检索),2011.12.
10、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历史性变迁分析[J].中国园林,2011,27(02):54-58.
11、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园林,2010,26(07):46-48.
12、汶川地震后成都市园林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调查[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05):8-12.
13、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界定探析[J].中国园林,2009,25(09):15-18.
14、震灾后都江堰市开敞空间的受灾现状调查[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08):2-6.
15、苹果树花叶的观赏活动对人体脑波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04):62-68.
16、潜生植被理论与生态重建——以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南山生态公园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08(03):77-81.
主持课题:
1、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虚拟认知与网络平台的园林硬质景观材料实践教学(202102243004),项目负责人.
2、 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天目山世界自然遗产植物多样性OUV及其保护规划研究(21052290-Y),项目负责人.
3、 西湖水生植物景观历史沿革研究(Y201225518),浙江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
4、 园林工程(JKJ0215301)浙江树人大学第三批立项建设优秀应用性课程,项目负责人.
参与课题: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2016YC0503304),项目主要参与人.
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蜡梅饱和遗传图谱构建及相关园艺性状基因定位的研究(Y3110329),项目参与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东滨海地区抗风园林树种的选择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32071824),项目参与人.
参编书目:
2017.06~2019.02 参与《对应气候变化的园林植物选择原理与方法》编写
2016.09~2018.04 《风景园林植物学》(上册,下册)副主编
2010.09~2011.05 《园林植物彩色图鉴》乔木与观赏棕榈、灌木与观赏竹分册编委
2008.06~2009.04 参与统筹《防灾型城镇绿地规划设计》编写与校稿工作
2006.11~2007.10 参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编写工作
获奖情况:
2021年上海市植物学会青年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中国园林》2019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9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7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论文佳作奖
2017年上海市植物学会青年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