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研究生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时间:周五(9月22日)15:00—
地点:活动中心小剧场(小北门)
建议2017年新增硕导和助理教师岗前培训还不够三次的老师积极参加,此次报告会也将作为一次学习记录。请各位拟参加的老师提前入场,并在“岗前培训签到处”签到。
附件:2017新增硕导岗前培训情况
报告人(一):
孔彪,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上海市千人特聘专家,复旦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墨尔本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研究员。毕业于澳大利亚 Monash 大学与复旦大学获工学与理学博士学位,曾获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创新市长奖,澳大利亚 Monash 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校长奖,中国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奖) 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特等奖、澳大利亚“维州学术之星”荣誉称号、“陶氏化学可持续发展创新奖”一等奖等。 孔彪研究员从事多孔异质界面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集成,用于清洁新能源、生物兼容医用与传感材料的设计与转化应用。近年来,孔彪研究员已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50 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被 Nanowork、PHYS&ORG、Chem.Views 等多家新闻媒体和杂志报道, 并被 Weily 杂志选为特别专题与研究热点,被英国皇家化学会(RSC)Chem.Soc.Rev.封面及热点 文章,也被 Chemistry World 选为中国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报道,以及被自然出版集团选为自然亚洲材料研究亮点总结。
报告(二):
赵远锦 男,198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6年获得东南大学医学学士学位;2009-2010年在哈佛大学David A. Weitz 院士团队学习;201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1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2014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青年特聘教授,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担任SCI杂志Nanosci. Nanotechnol. Lett.副主编。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结构生物医用材料、微流控及仿生器官芯片等。已在Adv. Mater.(7篇)、J. Am. Chem. Soc.(5篇)、Angew. Chem. Int. Ed.(3篇)、Adv. Funct. Mater.(3篇)、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Mater. Today以及Science Advances、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5篇,其中70篇IF大于5,25篇IF大于10,论文被引3000余次(H因子为29);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64篇,IF之和为650;研究成果获授权专利25项,其中转让2项。
研究生院
2017年9月20日